入冬的时候,天下终于乱了。
风雨飘摇,空气中还夹杂着血腥味。
太光帝驾崩了,死在他痴痴念念的炼丹炉旁边,连脚都被烧焦一块。
朝政乱了多年,当朝几大太监纷纷开始内斗,原应继承大统的小太子,与其生母陈贵妃皆被勒死。
宦官八虎,结党营私,也死了几个。
以姜春为首的太监党,软禁了太后,杀了几名朝臣,然后将京中皇室远宗的一位小世子推向了皇位。
血雨腥风,各路蕃王蠢蠢欲动。
太监兵符在手,掌京城卫戍军,进京勤王需从长计议。
最先出头的,可能占据先机,也可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。
我同时发现,那些日子周彦不在。
他们又在做事了。
他走的时候,特意来看我,眼眸深深,神情坚毅。
仿佛有千言万语,最终却只有简单一句——
「俭俭,等我回来。」
安王府,院中蒙蒙细雨,打在花树残枝上,一片萧索。
萧瑾瑜站在廊下,身披银狐大氅,身如玉树。
他将一个暖炉塞到我手里,伸手将我的梅色棉衣敛紧了些。
「我答应过长安,若他这次回不来了,我会护你一生周全。」
我心里一紧,指甲深陷在掌心:「这次很危险?」
萧瑾瑜勾起嘴角,笑的云淡风轻:「入京刺杀,当然危险。」
我的脸白了一白。
他继续道:「秦俭啊,这是你哥哥自己的主意,他说等这个机会很久了。」
「本王等这个机会,也已经很久了,君权神授,既寿永昌,不试一把如何甘心。」
「天生民不能自治,于是乎立之君,付之以生杀之权,那个位置谁不想坐呢,我是萧氏子孙,如何就坐不得那天子之位,封禅泰山。」
萧瑾瑜眼底云潮暗涌,漆黑的眼瞳映着安王府的雨落庭院,可那目光深处,分明是遮掩不住的野心和诡谲。
自古以来,一将功成万骨枯,燃起的这场腥风血雨,是时候添把柴了。
五日之后,上京凌晨,司礼监掌印太监冯春、以及随堂太监郑岚的脑袋,被挂在城门上。
民之所欲,天必从之。
安王起义,入京勤王,天下沸腾,掀起第一轮浪潮。
紧接着成都王整兵,齐王紧跟其后。
……
我在幽州,周彦在京城,算起来,已经两年未见。
没有书信,但是朝堂动向天下皆知。
四王之乱,加一个武器装备最充足的广陵王,从京内打到京郊数百里。
京中防卫及三大营军马,如同虚设。
…………
两年又一年,我二十岁那年,安王萧瑾瑜终于登基。
改国号明德,大赦天下。
安王府举家入京,阵仗浩大。
我与周彦三年未见,仿佛隔了几十年般漫长。
入京那日,他前来迎接,穿着飞鱼蟒衣,云锦妆花,佩绣春刀,长身玉立。
如今的他,漆发朱唇,眉眼昳丽,高傲矜贵,已然不复少年模样。
英俊绝伦的一张脸,雕刻般的五官,明明什么都没变,却仿佛翻天覆地的变了。
是他身上冷冽气息更重了,眼眸深沉更加幽不可测,大概是杀生多了,身上便有种生人勿进的气息。
他如今,在司礼监位高权重,是皇帝最信任的人。
他离开时说:「俭俭,等我回来。」
一晃三年,春暖花开,终于相见。
京中置办的宅子里,他牵着我的手到房内,房门一关,迫不及待的将我抱入怀中,力道之大,仿佛要将我揉进在他身体里。
我险些喘不过气,而他捏了捏我的脸,神情柔软,清冷的声线哑了又哑:「......俭俭,你长大了,长成大姑娘了。」
我愣了一愣,回应着抱住了他的腰,脸有些红:「我已经二十了,快成老姑娘了。」
「是吗,为何我总觉得你还是一个小孩子。」
他摸了摸我的头,眼眸幽邃漆黑,也不知在盘算着什么,泛着细碎的光。
我瞪着眼睛看他,他低下头,缓缓勾起嘴角,看着我戏笑道:「可是等不及了?」
我赫然的点了点头:「周彦,你什么时候娶我?」
他讶然了下:「你叫我什么?」